朱世鋼,1973年出生,四川雙流人,1994年畢業于四川建筑職工大學建筑裝飾專業,二級建造師,2015年3月創辦一修房屋快修,創始人兼CEO,到2017年上半年已開通成都、綿陽、重慶和深圳4個城市,計劃在未來2-3年時間開通全國前20位一二線城市。
周日,陽光明媚,成都浣花溪公園,幾位媒體朋友和一修房屋快修創始人朱世鋼共聚湖邊品茶聊天,以下是部分談話摘錄。
問:首先問一個問題,聽說在公司里面員工都稱呼你朱工,而且在你們員工手冊里面還對此做了專門要求,為什么呢?
朱世鋼:是這樣的,我進入建筑裝飾行業已經20多年,前期一直從事技術和項目管理工作,工地上大家都這樣叫我,已經習慣了,我很喜歡這個稱呼,和我務實的性格很配,和員工有親近感,我們的企業文化提倡誠信、平等,所以我們的員工手冊規定除對外宣傳外,在內部一律不叫總經理。
問:據了解你們之前一直做一些工裝項目,挺掙錢的,為什么想到要做這些瑣碎又麻煩的家庭維修小活呢?
朱世鋼:這個問題至少困擾了我幾年,說實話,做工裝利潤確實要高點,但也許是我們團隊不大適合這個環境吧,一直很糾結,做得比較累,主要是心累,一直在想找一個不需要那么多潛規則,靠自己努力實干能做好的方向。在2014年的時候,無意間我下載了一款我印度學軟件的侄兒推薦的APP,里面有大量的科技類信息,以及國內O2O模式的一些創業項目,那個還不是后來政府所倡導的互聯網+,反正是和傳統行業相結合這方面的創業開始熱起來了,當時在想,能不能在我們擅長的領域也把互聯網加進來,加什么好呢?裝修的競爭實在太大,不適合,而且新房會越來越少,舊房那么多,總得修修補補吧,而且房齡越長,問題會越多,自己生活中還經常接到朋友電話,讓幫忙給維修一下房子,這個市場潛力巨大,而且是剛性需求,恰好我們在建筑行業干了那么久,我們的資源、人脈、經驗都非常豐富,另外這個行業都是老百姓自己掏錢,拉關系沒用,全靠服務質量和口碑,活小也沒關系,量多啊,這個業務大公司也瞧不上,后來幾個股東一商量,這么定下來了。
問:那你們在做的時候,有沒有和原先設想不一致的地方,這些困難是怎么解決的?
朱世鋼:有啊,太多了。剛開始招師傅遇到了很大問題,原先想把我們之前的一些長期合作的工人招進來,但沒想到人家根本不愿意,都覺得活太小,麻煩,而且進了公司還得受約束。沒辦法,只能通過網站對外招聘,來的普遍是年輕人居多,接受互聯網沒有問題,但技術還是有欠缺,只能慢慢培訓,年齡偏大一點的師傅卻連微信都不會用,也只能手把手教。后來又遇到了客戶投訴問題,線上和線下配合不暢的問題,派單效率跟不上的問題,管理人員竊取信息復制公司模式的問題,員工挪用公款的問題,等等,太多了,簡直是一步一個坑,但都一一扛過來了,現在公司已經進入了一個正常軌道。可以說這兩年多的經歷超過了我前20年經驗的總和,用九死一生來形容是再貼切不過,沒有一定的毅力是難以堅持下來的,但正是有了這些經歷,才覺得自己真正成熟了,團隊也成熟了。當然未來的挑戰依然會很大,我們已做好了準備。
問:能介紹一下你們的模式嗎?它和競爭對手有什么不同?
朱世鋼:我們之前一直做傳統行業,對該行業的了解很深入,優勢也是在施工服務上,我們屬于+互聯網,我認為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,它可以將零散、長尾的需求集中,然后通過我們的標準化服務去進行對接,同時利用互聯網無區域邊界的優勢,做成連鎖模式,規模越大,邊際成本越低,沒有互聯網技術的大規模運用,我們這個模式是不可能實現的,將來移動互聯網+云計算技術,以及大數據分析的應用,在我們的運營當中將會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。另外,我們采用的是其他對手難以采用的自營模式,我們的全職師傅大都是來自農村,我們從中挑選認同公司理念,做事認真,誠實守信的優秀人員,給他們購買社保和意外險,讓他們歸屬感更強,服務更用心,帶給客戶更細致、更放心的體驗,我們只是想讓這些兄弟姐妹勞有所得,病有所醫,老有所養,能融入城市,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,當然,對于公司的少部分非核心業務,比如日常的小維修,我們也有兼職模式,讓這些師傅能增加收入,能為更多的客戶提供服務,同時公司的監管是非常嚴格的,任何違反公司制度,侵害客戶利益的行為都將嚴厲處罰。我們還有一個優勢是每個城市都有實體店,用于客戶咨詢,洽談簽約,以及技術培訓等,這個也是給客戶的一種實體保證,是馬云講的新零售,線上線下一體化,我們認為這是未來商業模式的大趨勢。
問:下一步公司有什么打算?
朱世鋼:通過兩年多來的不斷試錯和摸索,現在我們已經不急了,財務模型上我們目前已經快達到盈虧平衡,壓力并不大,我覺得這個行業屬于慢行業,需要細細打磨,它不同于打車和共享單車這些行業,靠補貼可以把市場迅速做大甚至壟斷,我們這個行業永遠不可能壟斷,補貼也沒有什么用,屬于即時需求,非標化,很低頻,沒什么粘性,而且隨著訂單的暴增,往往會同步出現服務質量的下降,因為這個行業大的瓶頸是人,這些人不是隨便找一個可以的,必須經過長時間的培訓和篩選,這些人的供給是有限的,所以我們現在做的主要工作是不斷完善自己的流程、標準和制度,做到可復制,優化自己的培訓體系,先考慮自己線下的服務能力能做多大,再考慮線上的引流和轉化,每開一個城市,不做不做,要做要做好,像堡壘戰一樣,一個一個推進,終全部占領。對于未來規劃,我們是想在未來2-3年時間開通全國前20位一二線城市,我們的愿景是做好的互聯網房屋維修一站式服務平臺,現在團隊也是鉚足了勁,事在人為,對此我們充滿了信心。